图说:医院血液科团队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重获新生采访对象供图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反复,剧烈骨痛导致患者只能长期卧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团队通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即CAR-T细胞治疗),为患者体内T细胞装上了能识别骨髓瘤细胞的“导航系统”,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经过治疗,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好转,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3%,目前已经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新药的使用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骨髓瘤的预后得到改善,但是仍有部分复发难治患者疾病无法缓解。
来自新西兰的患者Chris(化名)在11年前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曾接受包括靶向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数十次化疗和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年前他的病情开始恶化,强烈的腰痛使他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只能长期卧床,并且需要服用两种止痛药物才能暂缓症状。病情评估发现,他有多处骨骼和喉部出现了髓外浆细胞瘤,骨髓细胞学检查也发现其复合染色体畸形,提示病情预后极差。
几乎尝试所有治疗骨髓瘤药物,Chris的病情仍未控制。他痛苦不已,几乎准备放弃治疗。通过多方渠道,Chris了解到医院血液科侯健教授团队于年开始进行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哪怕路途遥远,Chris毅然决定到医院寻求帮助。
入院后的Chris身体状况十分差,强烈的痛感使他无法入睡。侯健教授及其团队对其进行身体评估后发现,患者肿瘤负荷大,体内多处髓外浆细胞瘤由于化疗次数多骨髓造血功能差,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这为接下来的治疗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侯健团队开展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双CAR-T(CD19CAR-T和BCMACAR-T)治疗。
侯建教授介绍,整个治疗过程要先采集患者体内的细胞,清除淋巴细胞后为患者进行CAR-T细胞输注,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时判断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由于患者既往接受化疗次数多,采集出的T细胞功能较差,团队通过细胞培养再转染的方式,给T细胞装上了能识别骨髓瘤细胞的“导航系统”,可以起到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的作用。后经观察发现,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大量扩增,说明打击骨髓瘤细胞的“武器”越来越多。
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倪蓓文医生和医生王君颖负责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并对患者进行各项量表评估,在观察期内患者未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血常规等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患者的骨痛也明显好转。Chris不无激动地说,很幸运能碰到这么好的治疗团队。回国后,患者和侯健团队仍保持密切联系,团队定期对于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随访。“患者正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不久前,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远足和钓鱼的照片。”倪蓓文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远超预期。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nb.ifeng.com/a[详细]
我们养殖花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够健康的生长,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开花。我相[详细]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nb.ifeng.com/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