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血液学发展大会于年1月29日至30日以线上交流的形式召开,会议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本次会议邀请了血液学及其相关领域专家和同仁,共同探讨中国血液学发展大计。在“新药研发”专题论坛的直播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以“多发性骨髓瘤年免疫靶向治疗进展”为题进行演讲。
(点击观看视频)
邱录贵教授
中国医院淋巴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Advances》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发表论文余篇,SCI论文余篇
邱录贵教授表示多发性骨髓瘤(MM)仍然是血液学的热点领域,年ASH大会上公布的篇摘要中包含了篇MM相关摘要。免疫治疗是肿瘤的理想治疗方法,目前MM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点包括CD38、BCMA、CS-1。美国FDA目前已经批准4种单抗类药物治疗MM,包括年获批的达雷妥尤单抗、Elotuzumab和年获批的抗CD38单抗Isatuximab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elantamabmafodotin。其中达雷妥尤单抗已广泛临床应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反应率、延长生存期、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无论是新诊断MM患者还是复发难治MM患者均可使用达雷妥尤单抗。BCMA在MM的瘤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是一个近乎完美的MM治疗靶点。目前针对BCMA靶点的免疫治疗也成为热点,针对BCMA的CAR-T、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均取得一定成果。
CAR-T
目前开展研究的靶向BCMA的CAR-T产品中,BB已经完成II期临床试验;JNJ-在美国开展的临床研究也相当顺利,已经申报FDA突破疗法,有望在今年上市;CTA目前已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正在入组中。
邱录贵教授随后对这些临床试验进行了具体地回顾:II期KarMMa研究探索了BB治疗复发难治MM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缓解率和生存与细胞数相关,接受×剂量CAR-T细胞的患者总缓解率(ORR)达到82%,完全缓解(CR)率达到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2.1个月。该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中位PFS达到8.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9.4个月。基于该研究结果,BB已于年获得FDA批准上市。
LEGEND-2研究探索了双BCMA结合位点CAR-T产品JNJ-在复发难治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3.9个月时,JNJ-在复发难治MM患者中的ORR达到88.2%,中位OS未达到。年ASH大会上更新的随访结果显示,获得CR的患者30个月PFS率达到48.5%,30个月OS率达到75.5%;总体患者的中位PFS达到19.9个月,中位OS达到36.1个月。考虑到大部分中国MM患者前期未接触过抗CD38单抗和移植治疗,LEGEND-2研究展现的疗效相当出色。
CARTITUDE-1研究也对JNJ-在复发难治M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前期入组的29例患者ORR达到%,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获得了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或更好(≥VGPR)的疗效,同时缓解持续时间较长。ASH大会上汇报的Ib、II期CARTITUDE-1研究结果显示,入组的97例患者中ORR达到96.9%,92.8%的患者获得了≥VGPR的疗效,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率达到67%,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达到93%。但CARTITUDE-1研究中JNJ-展现的毒性较大,14例患者死亡,其中6例患者死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年ASH大会上还公布了另一款人源化,靶向BCMA的CAR-T产品C-CAR在难治复发MM患者中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不同细胞数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反应,目前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达到6.2个月,入组的23例患者ORR达到95.7%。其中接受低剂量CAR-T细胞的患者CR率较低,总体生存情况较差。接受其他剂量CAR-T细胞的患者缓解率较高,总体生存情况良好。抗BCMA-CD19双靶点CAR-T产品GCF也完成了首个人体多中心研究,研究显示GCF的安全性可接受,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2例发生3级CRS,同时未观察到任何级别的神经毒性。GCF的ORR为93.8%,CR/sCR率为56.3%,可评估的患者在3月和6月时MRD阴性率均为%。
双特异性抗体
邱录贵教授随后介绍了目前针对MM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最新研究数据。AMG的I期剂量递增试验显示,65%的患者接受AMG治疗后出现CRS,其中大部分患者出现1-2级CRS。最新的治疗组的ORR达到83%,其中50%的患者获得了≥VGPR的疗效。中位随访6.5个月时,接受AMG治疗的患者最长缓解时间达到26个月。
另一项I期研究探索了REGN在治疗线数≥3,同时对多种药物耐药的MM患者中的疗效。研究显示39%的复发难治MM患者接受REGN治疗后出现CRS,大部分患者出现1-2级CRS。CRS的中位发生时间为18.7个小时,持续时间为11.7个小时。最新的治疗组的ORR达到62.5%,中位随访2.6个月时,接受REGN治疗的患者最长缓解时间达到13.4个月。
研究显示GPRC5D在正常人群中低表达,在骨髓瘤人群中高表达,也是理想的治疗靶点。JNJ-是一款靶向GPRC5D/CD3的双特异性抗体,临床前评估显示JNJ-能够在体外有效杀死原代MM细胞。I期研究显示JNJ-的有效率达到69%,后续的II期研究正在开展中。
FcRH5在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骨髓细胞中低表达,也是较好的MM治疗靶点。Cevostamab是一款FcRH5/CD3双特异性抗体,I期研究显示Cevostamab治疗MM的CRS发生率为76%,但大部分为1-2级CRS,仅有1例(2%)患者出现3-4级CRS。28%的患者出现神经毒性时间,但均为1-2级神经毒性事件,未出现3-4级神经毒性事件。≥3.6/20mg治疗组的ORR达到53%,3.6/90mg治疗组的ORR达到61%。中位随访时间10.3个月时,接受Cevostamab治疗的患者中位缓解时间达到10.3个月。
抗体药物偶联物
邱录贵教授最后对靶向BCMA的ADC药物的最新研究数据进行了介绍。DREAMM-1研究探索了ADC药物Belantamabmafodotin治疗复发难治MM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的35例患者ORR达到60%,中位PFS达到12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14.3个月。69%的患者接受Belantamabmafodotin治疗后出现角膜不良反应。II期DREAMM-2研究探索了Belantamabmafodotin治疗≥3线复发难治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Belantamabmafodotin治疗复发难治MM患者ORR达到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11个月。该药年已被FDA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MM。
ADC药物MDEI治疗复发难治MM的I期研究结果显示,MDEI治疗复发难治MM具有临床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特征。MDEI治疗复发难治MM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光、皮疹和血小板减少症,研究中出现的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MDEI在推荐剂量组(0.14mg/kg)中的ORR达到65.9%,24.4%的患者获得≥VGPR的疗效,中位起效时间为2.1个月。
邱录贵教授最后对CAR-T、双特异性抗体、ADC三种免疫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对比。
邱录贵教授表示不同的免疫疗法各有优缺点,互相无法完全取代。任何药物都有独特的特点,临床医师应当结合自身经验、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内容来源: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
博医荟
您的血液学术生态圈
为您提供您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by/13899.html
脊柱肿瘤是对脊柱来源肿瘤的总称,大致可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详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详细]
脊柱肿瘤是对脊柱来源肿瘤的总称,大致可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