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多发性骨髓瘤 >> 疾病治疗 >> 正文

临床实探奥布替尼治疗一例年轻复发SLL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30 0:31:08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本例患者诊断为年轻复发难治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SLL)3年余,予以R-CHOP+FR方案治疗4个周期完全缓解(CR)后出现疾病复发,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为4cm,予以泽布替尼治疗患者不能耐受遂改用奥布替尼治疗2疗程后,腹股沟淋巴结直径为2cm,血红蛋白从82g/L升至g/L,评估疗效达血液学缓解。奥布替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控。医院居倩倩博士对该病例进行点评。

居倩倩主治医师临床博士

医院血液科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年至今专注于临床工作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相关疾病

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男,41岁,3年前因“乏力、面色苍白”起病,外院查血常规提示:WBC4.23×/L,HGB36g/L,MCVfl,PLT×/L。腹部超声提示脾脏增大。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个人史等无特殊。

辅助检查

骨髓病理诊断: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容积约占90%。正常造血成分显著减少,髓腔内见大量形态一致的小淋巴细胞聚集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CD20、CD79a、CD23及CD5,符合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免疫组化结果:淋巴成分:CD20(弥漫+),CD79a(弥漫+),CD23(+),CD5(+),BcL-2(弥漫+),Bc1-6(-),CD10(-),CD3(-),CyclinD1(-),Ki67(3%+),TdT(-);造血成分:CD(散在+),CDa(散在+),CD61(巨核系+),CD34(-),MPO(粒系+)。

骨髓流式:单克隆成熟B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63%,CD45阳性到强阳性,CD、CD19、胞浆KAPPA、CD22(52.9%)、CD23(18%)阳性,CD、CD5弱阳性到阳性,胞膜KAPPA弱阳性,CD20、CD79b、胞浆BCL-2阴性到弱阳性,CD10、CD34、CD54、FMC-7、CD、CD、CD25、CD11c、CD81、CD71、CD38、CD、胞膜及胞浆LAMBDA阴性。

最终诊断: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入院后给予患者R-CHOP方案治疗,具体为美罗华mgd0,THP60mgd1,CTX0.8gd1,VCR2mgd1,predmgd1-5。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血常规、骨穿,评估病情为SD。后调整方案为FR方案,具体为美罗华mgd0,氟达拉滨40mgd1-5。3个疗程后评估病情为CR。

3月前再次因乏力、面色苍白就诊,查体: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者位于腹股沟,直径为4cm,质硬,活动度差,疼痛明显,伴局部皮肤红肿。脾肋下未及。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9*/L、中性粒细胞计数:0.63*/L、淋巴细胞计数:1.96*/L、淋巴细胞百分比:67.5%、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计数:*/L。

CT提示:腋窝及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膜后、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骨穿:成熟淋巴细胞占69%。

骨髓流式:成熟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87.1%。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70.6%,细胞免疫表型为CD5+CD10-CD19+CD20+FMC-7-CD22±CD+CD79b±CD23+CD25-CD-CD11c-KAPPA-LAMBDA-CD45+。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为CD2+CD3+CD5+CD7+CD38-CD56-CD57±,CD4+/CD8+比例正常。

结果分析:见70.6%CD5+CD10异常单克降B淋巴细胞,符合SLL细胞表型。

FISH:未见DLEU/LAMP/12cen缺失,未见ATM/TP53基因缺失。

IGH重排阳性,优势克隆一致性%。

考虑患者疾病复发予泽布替尼mgbid治疗,患者自述头疼剧烈,后调整为奥布替尼mgqd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5*/L、中性粒细胞计数:1.46*/L、淋巴细胞计数:1.94*/L、淋巴细胞百分比:54.6%、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L。2个月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48*/L、中性粒细胞计数:0.68*/L、淋巴细胞计数:2.68*/L、淋巴细胞百分比:77%、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L。查体腹股沟淋巴结直径2cm。2疗程奥布替尼后,疗效评价为血液学缓解。奥布替尼治疗期间未出现头痛,无出血、房颤及其他不良安全事件。

专家点评

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其不同点为,在CLL中除骨髓和淋巴组织外还有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而在SLL中极少异常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循环,大量存在于骨髓、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CLL与SLL是同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诊治上多是相同的。BT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开启了CLL/SLL的无化疗时代,然而,早期的BTKi在分子结构和治疗效果方面,尚存在受体亲和力低、靶点选择性弱、缓解深度有限等不足,复发/难治性(R/R)CLL仍存在治疗困境。研究证实新型强效BTK抑制剂奥布替尼通过分子结构优化,相较于其他BTK抑制剂中拥有最佳的激酶选择性,兼具卓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一项旨在评估奥布替尼mgqd单药治疗R/RCLL/SLL安全性和疗效的Ⅱ期临床研究[1]中,共纳入80例R/RCLL/SL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1线治疗,中位年龄为60岁,70%患者的疾病分期为RaiⅢ-Ⅳ期,22.5%患者具del(17p)和/或TP53突变,41.3%具有未突变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23.8%具有del(11q)。中位随访时间25.6个月,总缓解率(ORR)达92.5%,完全缓解/伴骨髓恢复不完全的完全缓解(CR/CRi)率为16.3%,PR(部分缓解)率为65.0%,伴淋巴细胞增多的部分缓解(PR-L)为11.3%。亚组分析中,del(17p)和/或TP53突变患者的ORR为%,del(11q))患者的ORR为94.7%,IGHV未突变患者的ORR为93.9%。安全性方面,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发生房颤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的病例,未观察到≥3级高血压的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3级腹泻。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奥布替尼治疗R/RCLL/SLL患者具有更高的CR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本例患者为年轻SLL患者,应用R-CHOP+FR方案化疗后出现复发进展,先予以泽布替尼治疗患者出现严重头痛不能耐受后改用奥布替尼,患者未再素诉头痛,单药治疗2疗程后,淋巴结缩小,达到血液学缓解,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可,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该病例提示对于泽布替尼不能耐受的CLL/SLL患者,奥布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未来有潜力成为联合治疗的最佳拍档,尤其是抗CD20单抗时,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期待,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参考文献

[1]UPDATEDEFFICACYANDSAFETYRESULTSOFORELABRUTINIBINTHETREATMENTOFRELAPSEDORREFRACTORY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SMALLCELLLEUKEMIA[J].HematologicalOncology,,39.

责任编辑:Amiee排版编辑:Lillian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zl/15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多发性骨髓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