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多发性骨髓瘤 >> 疾病诊断 >> 正文

多发性骨髓瘤医治的研究进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8-25 16:49:03

多发性骨髓瘤医治的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20年里,多发性骨髓瘤(MM)的医治模式已产生了大幅发展。本文将讨论几种包括新型药物的新医治策略。免疫调节药物(IMIDs)如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已改良了新诊断MM(NDMM)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原文链接)

泊马度胺

泊马度胺是新一代IMID,具有直接抗增殖、促凋亡和抗血管生成效应,并且对骨吸收、免疫系统和骨髓微环境有调节作用。一项重要的3期实验评估了泊马度胺联合/不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医治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14.2个月时,中位PFS分别为4.2vs2.7个月(HR=0.68;P=0.),总响应率(ORRs)分别为33%和18%(P=0.),中位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8.3vs10.7个月,OS分别为16.5vs13.6个月。

硼替佐米

硼替佐米是另外一类新型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改良了年老MM患者(VMP,VD)和移植合格者(PAD,VCD,VTD)的CR率、PFS和OS;例如在HOVON65/GMMG-HD4实验中,硼替佐米的加入使患者OS从25%增加至36%(P0.),PFS也明显更长(28vs35个月;P=0.)。

卡非佐米

新生PIs已显现:卡非佐米、oprozomib、marizomib和ixazomib。卡非佐米是一种环氧酮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选择性、不可逆地结合本构和免疫蛋白酶体。ASPIRE实验比较了卡非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vs单独RD医治复发性MM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卡非佐米组的PFS明显优于RD组(分别为26.3个月vs17.6个月)。ENDEAVOR实验比较了卡非佐米和硼替佐米医治RRMM的疗效;卡非佐米组的PFS也明显优于硼替佐米组(分别为18.7个月vs9.4个月;P0.0)。

Ixazomib

Ixazomib是一种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阻断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酶,进而阻碍其生长及生存的能力。临床前研究已表明了该药医治硼替佐米耐药MM患者的活性。Ixazomib联合RD医治存在不良遗传学特点的患者也表现出很好的响应率。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daratumumab和elotuzumab]已将MM引进了一个新的医治模式。Elotuzumab是一种靶向信号淋巴细胞活化份子F7(SLAMF7)。这是一种在骨髓瘤细胞和正常浆细胞中高表达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最近的一项3期实验探讨了RD联合/不联合elotuzumab医治RRMM患者的有效性。结果显示,elotuzumab组的中位PFS为19.4个月,而对比组PFS为14.9个月(P0.);OS为79%vs66%(P0.)。

Daratumumab是一种抗CD39单克隆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诱肿瘤细胞的快速死亡:补体依赖细胞毒性、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在一项1/2期研究中,daratumumab使42%的严重经治的RRMM患者产生了响应。目前很多3期实验正在研究daratumumab医治MM患者的疗效,如IFM/HOVON随机3期实验。该研究探讨了daratumumab联合VTD引诱和巩固医治,随后给予daratumumab保持医治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的疗效。实验期间,将运用取自最少到达VGPR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样本NGS评估MRD(上图)。

组蛋白抑制剂

组蛋白抑制剂(帕比司他、伏力诺他和ricolinostat)可抑制细胞生长,引诱细胞凋亡。PANORAMA-1实验中,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帕比司他产生的PFS明显更长(12个月vs8个月;P0.0)。

总结

过去的20年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医治领域大幅度发展。在明确如何医治特殊患者方面,预后因素如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得特别重要。医治策略需适应于预后因素,这在往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评估。新型药物产生了更深的响应,这就意味着需要敏感度更高的响应评估方法如通过FCM或NGS检测MRD。因此,包括新药的临床试验需将细胞遗传学、MRD和最好影象学诊断标准包括在内。

注:文章转自“医脉通”

苏州爱吉麦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湾区硅谷,是一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药物产品的研发和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址:









































杭州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zd/830.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多发性骨髓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