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多发性骨髓瘤 >> 疾病诊断 >> 正文

中国医师节,他们这样过黑龙江晨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7/2 10:57:20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中国医师节,他们这样过8月19日,中国医师节。他们没有假日,今天依然奋战在岗位上,默默守护每一个生命,心中只有生命、生命、还是生命。埋头诊病,一上午他没顾得上看一眼桌角的豆浆和面包早上七点,在位于黑龙江中医院的国医馆,一位教授的70个专家号已经挂满,问诊门外秩序井然。不多时,这位教授匆匆赶来,面对等候的患者,他点头致歉,急忙穿上白大褂,一一叫号。一个坐轮椅的中年女子来到教授面前,神情显得凝重。她患有多发性骨髓瘤,腰疼了4个月,近期双腿已不能站立行走。教授把脉问诊,开出药方,随后又追问一句:“你是哪里人?”“新疆昌吉。”“来一次黑龙江不容易,我给你开30服药。别着急,咱们抓紧治。”教授轻声安慰着病人。听到这句话,女子如释重负,热泪盈眶。女患者并不知晓,今天为他诊病这位教授,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也是一位熟谙中医经典的名家,他行医几十载,诊治病患无数。“教授,今天是医师节,您没吃上早饭,喝口豆浆吧。”一位学生心疼他,在桌上放了一杯豆浆和一块小面包。整个上午,教授一直埋头诊病,桌角的豆浆和面包,他没顾得上看一眼。图片说明:哈尔滨医院乳腺外科医生刘扬“叫病人进来吧,补号的事下午再说吧”“刘医生,刚来了一位患者,情绪特别激动,说必须马上见到医生,可是没挂号,门诊挂号窗口已经下班了……”“叫病人进来吧,补号的事下午再说吧。”时过中午,最后一个病人离开后,刘扬医生刚准备离开,护士说有位患者着急看病。随后,一名18岁的女孩被领进诊室。刘扬摸摸女孩的头,让她坐下来,笑容满面地先逗起了乐子。家长匆匆忙忙送来就诊卡,见现场气氛轻松融洽,原本焦躁的情绪渐渐平息。事实上,女孩的病情一点也不轻松。小小年纪查出乳腺癌,不仅肿瘤体积大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腋下淋巴结,必须马上停课化疗。“医为何物?救死扶伤。德在哪里?菩萨心肠。”这是今天医师节刘扬写给自己的话,也是他行医十余载的切身感悟。他说医德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为患者着想的内心觉悟。今年36岁的刘扬是哈尔滨医院乳腺外科医生。成为医生,对他而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哈医大花了八年的时间把我从学生培养成医生,她培养我,我是有使命和责任的。”在刘扬眼里,这个“使命感”并没有那么伟大。“因为解决患者的问题,是如同吃饭、呼吸一样的事情。”晚上7点,完成近日第五台手术。他摘下口罩,长舒口气,笑谈到,“披星戴月是我们的常态。”有时一个六七个小时的乳腺整形手术,从头站到尾;有时遇到重症患者,无论几点下手术台,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手术结束经常已经半夜,在休息室睡几个小时,再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专业能力的确摆在首位,但只有专业是不够的。”刘扬说,在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里,人的所有情绪会被无限放大,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可能被无限解读。你要给病人传递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使他心底的阴霾一扫而光。医者,治病重要,治心也同样重要。医者仁心。年,刘扬带着10名实习生,深入基层为病人服务,一天为一个村的女性排查乳腺疾病;年至今参与过近台手术。如今,刘扬依旧是“超负荷”工作。在他看来,“医生”不是一句简单的称呼,更不是一顶花冠,而是一份责任,激励着自己继续扛起行医大旗,担起救命重任。记者问:“怎么评价医生这个职业?”他说:“辛苦、平凡,纯纯的体力劳动者。”记者问:“为什么最终决定成为医生?”他说:“不忘初心。社会需要。”记者问:“对未来有什么期许?”他说:“健康退岗,别掉头发。”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作者:赵一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zd/18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多发性骨髓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