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多发性骨髓瘤 >> 疾病预后 >> 正文

王文学眷眷大地情访爱种地的王老头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22 14:57:30
白癜风那些药最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40899.html

海南岛,是个花团锦簇的地方,她引来到这里过冬的“候鸟人”,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群体。他们中有曾经风华绝貌的明星大腕,有曾经富甲一方的企业大款,有曾经主政时要的显赫官员,有著书立说的文人墨客。

在这色彩斑斓的人流中,有一位,更显得非同凡响,超群出众,独领风骚。

他,就是河北省高碑店市的王元录,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1

高碑店这个地方很特别,出了个白沟市场,名气大的很,大到连王府井都让它三分,王府井吸引的是外地游客,白沟是北京人的打卡地。距白沟不远处,散落着许多叫“漫撒”的村庄。漫撒,当地人当动词用,不免让人遐思迩想。高碑店境内都是季节河,希望下雨时河水能漫撒到庄稼地;可能还有一种寓意,这里近临京都,天子脚下,皇恩浩荡,企盼能漫撒到这方土地。

年,王元录就出生在孙漫撒村。

王元录自幼聪明伶俐,相貌堂堂,言行出众,在兄姐妹5人中,他父亲最为厚待,望子成龙。初中毕业,赶上“文革”,学校停课,他成了当时村里学历最高的庄稼人。

“文革”结束的年,王元录作为有理想、有文化的有志青年,被选定担任生产队长。在他任生产队长期间,做了两件很有影响的事。一是推广杂交玉米,当时农民习惯用年前收割后的留种,产量不高,他向县“农科所”咨询后,买回杂交玉米种,能抗病虫、抗倒伏,产量提高一倍多。二是改进棉花施肥,他组织社员把牛马粪与磷肥混合搅拌,发酵后施地,提高了肥效,棉花大获丰收,县里在他们队召开了棉花现场会。

国家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后,他分了四亩多地,这也为他善于钻研、科学种地提供了好机会。他是全县第一个卖余粮的大户,一次就卖出三千多斤,还为本村三家困难户代交了公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号召农村发展多种经营。这给王元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他犹如一只脱疆的野马,自由地驰骋在这片热土上。

他决定要在果树种植上一显身手,大展宏图。他本就是果园世家,从他爷爷辈起就开始种植果园,到他父亲这一代,已是全县数一数二的种植能手,有“老果园”之称。他本人从小就把“米丘林”作为心中偶像,尤其对嫁接技术特别感兴趣。发展果园,是他的不二选择,既是传承,又是理想。

说干就干,他开始跑县里、市里、跑临近的山东、河南,最后跑通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他们愿意派专家合作,扶持当地的果园发展。王元录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六部门帮助协调果园的建立。

很快,果园于年正式挂牌,带有漫撒寓意的名子:京新园艺所(高碑店前称新城县),王元录任所长、法人代表。一位农民,与国家科研单位联手创业,在当时属新鲜事物,产生了巨大的指导示范效应,轰动一方,震惊四座,《人民日报》以头版作了报道,29个省报也跟进转载。

王元录本就是不甘雌伏的人,现在又得到科学技术支撑,更是艺高人胆大,一发而不可收。他响应县政府“改造老果园、开发荒沙地”的号召,在村里原有5亩果园的基础上,开垦沙滩种果树,使果园面积达到亩,在当时,属于无与伦比的大果园。

京新园艺所以全新的理念运作管理,他们尊重专家,敬畏科学,在北京专家的具体指导下,从筛选品种、育秧选苗、施肥防害、园林管理等,无不以领先的科学技术来操作管理。北京农科院将二十多个优良品种,在这里作“中间”实验基地定型;河北“农大”连续13年,把这里作为毕业生的实践基地;所里招录员工,首先送到北京农科院培训。一时间,园艺所专家云集,学子汇聚,书香果园,香飘满园。

在新科技的引领下,京新园艺所风生水起,声名斐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奇。

他们在北方五省、河北省、保定市的各级评比中,获得了二十多个重要奖项;

他们出产的“康佛伦斯”梨、“华玉”桃,是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供奥产品;

他们是河北省最大的黄桃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地理标识黄桃;

他们率先引进种植“美国冰草”,让后来的绿菌场上,逐渐有了真正意义上绿草地;

他们安排了当地五十多人就业,采摘期临时性用工更多;

他们是高碑店市的纳税大户,仅果林税一项就占80%以上……。

事业的辉煌,也让王元录登上人生巅峰。

年,他被评为“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家”;

年,他被定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他是保定市连续三届的人大代表,也是高碑店市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2

如果把王元录的事业成就用轰轰烈烈来形容的话,那么,他在爱情上算得上天作之合,感天动地。

王元录的妻子叫时淑娅,年生于北京市东城区,就读于声誉显耀的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

女一中何等了得!始建于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年为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解放后的年,改为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文革”时更名为“天安门中学”,现为北京一六一中学,是北京最早的重点中学。

在时淑娅的同学中,就有曾任国家主席、常委、总检长等高级首长的女儿,也有象张瑞芳那样的明星大腕。时淑娅是普通市民家庭,她就读的东滌小学,分了两个名额,她凭着成绩优异、思想品德好荣进女一中。

年,时淑娅初中毕业,赶上“文革”,停课“闹革命”两年后,她随着“上山下乡”大军,来到了河北省高碑店孙漫撒村。在这里,她认识了英俊帅气的王元录,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于年结婚后,先后生下二男一女三个孩子。

婚后的那段时光,夫妻俩相敬如宾,公婆对新儿媳无微不至,村民们对北京姑娘也都高看抬爱,尽管生活艰辛,时淑娅心里觉得幸福满满。

王元录开始创业后,时淑娅扮演了一位极其重要的角色。园艺所辖三个分场,还有员工食堂,她主管财务、销售、后勤。特别在销售方面,她充分发挥对北京地理环境熟的优势,串街访友联系批发商,最忙时每天要安排二十多辆运货车进京。北京新发地大市场开业时,她就是第一批水果供货商。为了销售,她流过汗、负过伤,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用她自己的话说,之前我说话还算温柔,搞销售变成大嗓门了。

王元录经常对人夸赞:我左有专家,右有时淑娅。

笔者是个俗人,一直狭隘地想,一位大北京女人,女一中优等生,虽不说天姿国色,那也是娇小玲珑,仪态万方。她怎么就能做到一辈子扎根农村,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年华?看着北京城日新月异地富丽堂皇,她没有动摇;身边的“老知青”大都返回城市工作,她也没有彷徨。好奇心驱使我,很想探究出她心中的秘密。

平常称嫂子惯了,说话也就随意,我用那句著名的相声段子问:“你究竟爱上小王哪一点”?我估计,她会用情深意长类来回答,更或许能冒出高大尚的闪光亮句。

沉思片刻,只两个字:“土地”!她说这话时,脸上飘出一朵红云,明显地带着女性的羞涩与矜持。

迂久,不解其意。

是下面这件天赐良机的大事,让我找到了答案,掂量出“土地”在她心中的份量。

那是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酝酿代表参加时,河北省有关部门首先想到了时淑娅,按照组织程序,需派人实地考察。

能以代表身份,在北京参加世界性大会,对个人而言,不仅仅是荣誉,也是改变命运的绝好机遇。谁也没有想到,时淑娅采取了“躲避”的办法,她让分管生产的副所长出面挡驾:“她个人不同意参加”。

很多人至今还为她惋惜,时淑娅坦然地说,老王当时已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忙的不归家,我如果再去当代表,果园怎么办,我可舍不得丢了这片土地。再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把名额留给需要的人不更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啊!我由衷地感叹:多情的土地,多情的人!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生活,更有些在城市长大的女孩子,自持清高,甚至轻视看不起农村人。我想,如果他们站在时淑娅面前,对视,一定会感悟到自己的盲目。

3

时淑娅介绍,京新园艺所已经到了收获阶段,沟过了,坎爬了,最困难期都熬过来了。过去,销售是最难的,现在,销售是最省心的,果园周边,自发地开了几家水果批发店,水果成熟前就已签约收购合同。果园管理已实现机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酝酿实行网络化管理。

就在京新园前景一片看好的时候,一场灾难从天而降,不期而至。

年3月的一天,王元录在劳作时不经意地摔了一跤,前胸重重压在地面,自此,前胸疼痛不已,辗转治疗不见好转。最后,医院症断:“多发性骨髓瘤”,即通常所说的“血癌”。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元录这条硬汉子没有被击倒。在与癌症抗争中,他以天生的乐观和豁达,让我们看到一位农民对人生观的解悟。

他常常告诉自己,我是农民,从小就练就了强壮的体魄,战胜疾病,靠的就是身体素质。病可缠身,不可缠心,考虑太多没有用,既来之则安之,最好的选择是心理上放下,配合医生治疗就好。

住院期间,他从不过问吃什么药、打什么针,他说,怎么治疗,那是医生的事。

放疗、化疗时,都会出现反胃现象,医生和亲属也都会劝说要多吃饭。他说,我不用劝,我清楚多吃饭才有免疫力。

刚开始服药时,医生按惯例用最好的美国进口药,服了三个疗程病情不见好转,有些指标还增加了,后换成国产药才得到控制。他幽默地说,看来,对我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民,还是本土生产的东西管用。

时淑娅评价说,老王的性格特征,最显著的就是包容,再大的事,到他这里就象没事人一样。

由于王元录的心态极好,病魔也似乎懂得知难而退,在最近两年的复查中,癌细胞一栏填写为“偶见”。医护人员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这位朴实而坚强的农民病人。王元录自己说,我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与王元录谈论身体,无需说那些安慰话,因为,他自身就具有最好、最有效的安慰剂。

出院后,王元录依然心心念念着他的果园。这次,时淑娅一改过去的顺从,不经商量,不容分说,果断地决定:把果园转让出去。

年,她陪着他,到海南实地考察后,在陵水县城的最好地段、最好小区、买下一处最好的房子,她要陪伴他在这里安度晚年。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该结尾了。不,在海南,王元录还要续写与大地有关的故事,他心里绘制着一副更出彩的蓝图。

4

王元录是个为土地而生的人,又是个经验丰富的种植行家,他首先想到,海南岛最负盛名的当数黄花梨。

黄花梨,是一种名贵木材,过去只有皇室才配拥有,現在被收藏界热门推崇。据说,一斤黄花梨可以卖到10万元。市场需求量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海南岛的黄花梨,因自带香味,格外受到青睐,也因为生长期缓慢,又受到过度砍伐,现在成材的黄花梨已十分罕见。

王元录心中盘算着,他有让植物快速生长的经验,也有让黄花梨慢长树、快长芯的科学技术,如果能给我5到10年时间,不仅能培养出用来生产串珠、剑柄类收藏品的木材,也一定能生长出纹路清晰,荧光通透,自带降香,品质上乘,海南一流的黄花梨。他说的信心满满,我听的头头是道。正可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我信,相信并坚定。

时淑娅对此不以为然,她觉得以他现在的年龄及身体,做黄花梨不现实,并试图阻止让他知难而退。

王元录是个心中有理想的人,他要为自己的追求再做一次努力。

他考查了陵水县城周边的山山水水,在大溪山下的一片蔬菜园,结识了崔姓本地人。那些日子,他几乎天天跑蔬菜园,给崔传授科学管理经验,指导他用先进技术育苗施作。很快,二人成了朋友,在获得崔园主的同意后,他花了数千元买来黄花梨树苗,栽在菜园的田间地头。就在树苗长势喜人的时候,崔园主不幸去世。第一次希望,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他又认识一位河北籍的陈老板,陈的生意大,除河北有项目,又在海南买了一百亩地,平时分块租给种植户,靠租金获取效益。他和陈老板商谈,如果将一百亩全部栽上黄花梨,十年后的效益将以亿计。陈老板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表示同意,并商定,海南方面由王全面负责管理。就在签约在即的时候,陈的妻子嫌时间太长,坚决不同意,此事又一次不了了之。

经过两次受挫,王元录并不灰心,他决定转变思路,从育树苗开始做。

他沿陵水河朔流而上,在几公里处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滩地,经过开垦与平整,可用来培植育苗。他找到一个院内有几棵黄花梨的农户,拣来树种,以他的丰富经验,精心培育,树种很快就发芽出土。

那天,我们几位朋友相约,去参观他的苗圃地。正值农历春分时节,在中原地区刚是春草萌芽,麦苗返青,春寒料峭,在海南早已万类皆绿,短衣裙衫,太阳如火球般照的人睁不开眼。而这,正是黄花梨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一千多株小树苗青葱翠绿,迎风摇曳,频头示意,似乎是在向它的主人致谢。

王元录的脸上挂满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希望亲手培育的树苗,能早一天找到永久安身的地方;当然,更希望有一片能自己支配的土地。

5

对王元录夫妇的采访,已连续三天。采访地点,选在陵水河畔的海韵广场珍珠海岸。这里,诗意浓郁,景致姽婳,绿荫生凉,清新宜人,阵阵海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思绪在娴静的时空中穿越。

王元录,中等身材,精致而干练,古铜色的脸上看不出岁月沧桑,更显出久经风霜的传奇色彩。他那么深情地爱这片土地,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营养,一生所求,只为在这片大地上结出更美更好的果实。这,就是中国农民的高贵品质。他,就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

现在,很多农村青年已走进城市,但是,农村、农民、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我们还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元录式的人,如最高领导人所期盼的那样:“一代接着一代干”。

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传承。

他说,我从小得到爷爷、父亲的真传,又从专家那里学到了科学知识,我赶上了好时代,做的比上一辈好。我大儿子大学毕业,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园林研究所工作,也算是继承了祖辈的事业,相信他一定会比我做的更好。

我笑问,儿子后面还有孙子呢!

提到孙子,王元录一下子兴奋起来,脸上泛起激动的光,笑的那么童真。

原来,他大孙子最近被选上舰载机飞行员,这可是国家宝贵人才,名符其实的万里挑一。在严格的政审中被问:“你成长过程中受谁的影响最大”?答:“爷爷奶奶”!王元录自豪而动情地说,我们种地,孙子在蓝天保卫着我们这块土地!

我久久地凝视着王元录,既熟悉、又陌生,我不知道该用哪句话,来概括他的人生:

他是位成功的人,他的业绩彪炳史册,被当地人民记在心中;

他是位幸福的人,有一位志同道合、不离不弃、在别人眼里又不“门当户对”的妻子;

他是位神奇的人,在多情的土地上,书写出神话般的故事…...

叫“爱种地的王老头”,恰巧,他妻子的网名叫“时间检验真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此时,不远处一群人在唱歌跳舞,传来关牧村那独特而富有磁性的歌声:

“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我深深地爱着你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土地,土地……”

投稿邮箱: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yh/16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多发性骨髓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