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通常对很多细胞毒性药物敏感,但疗效比较短暂。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M患者总体反应和生存时间。年NCCN指南中,将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方案列为适合移植治疗的MM患者的一类推荐主要治疗方案。NCCNMM专家组将硼替佐米联合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方案例为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一类推荐补救治疗。为了解在初治MM患者中,PAD方案中的阿霉素(A)与脂质阿霉素(D)的区别,我们对此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病例和方法
1、病例:
以年1月至年7月于我院行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方案和PAD方案治疗的58例初治MM患者为研究对象,既往接受至少2个疗程的化疗,诊断、分期以及疗效判断均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年修订的标准。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DD组(27例)和PAD组(31例)。ISS高危定义为ISS分期Ⅲ期患者。FISH高危定义为包含以下任意一项:t(4;14)阳性,p53缺失阳性,1q21扩增阳性。
2、治疗方案:
PDD方案组:硼替佐米1.3mg/㎡/d,第1、4、8、11天;脂质体阿霉素25mg/㎡/d.第1天;地米松10mg,每日2次,第1~2,4~5,8~9,11~12天,每28d为1个疗程。
PAD方案:硼替佐米1.3mg/㎡/d,第1、4、8、11天;阿霉素40mg/㎡/d,第1天;地米松10mg,每日2次,第1~2,4~5,8~9,11~12天,每28d为1个疗程。后续治疗中PDD组有9例进入自体外周血造干细胞移植(APBSCT),PAD组有14例进入APBSCT。
3.疗效评估及随访:
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年修订的标准分为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疾病进展(TTP)时间定义为从开始治疗时到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时间间隔;总生存(OS)时间定义为明确诊断至死亡的时间间隔。每个疗程前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尿常规等常规检查,并行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蛋白电泳、血清游离轻链及β?-微球蛋白等相关检测。每2个疗程复查骨穿,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等。随访截止时间为年7月1日。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4.不良反应的评价:
依据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术语研究标准(CTVAEvesion3.0)判断。每天详细观察并记录相关临床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及水肿等。
5.统计学处理:
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法,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患者TTP时间和OS时间的比较采Log-rank检验。
结果
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PDD和PAD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血红蛋白、血钙、白蛋白、是否接受APBSC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治疗效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PDD组与PAD组患者的sCR+CR+VGPR率(P=0.),sCR+CR率(P=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及以上疗程以后,两组患者的sCR+CR+VGP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sCR+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统计显示,PDD组患者中,ISS分期高危与否(P=0.),FISH检查分组高危与否(P=0.)与疗程无明显相关性;PAD患者中,ISS分期高危与否(P=0.),FISH检查分组高危与否(P=0.)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DD移植组9列患者中1列处于VGPR状态者经移植后获得CR状态。PAD移植组14患者中8例经移植治疗疗效有所提高(3例PR转为VGPR;1例PR转为CR;1例CR转为sCR;1例VGPR转为CR;1例VGPR转为sCR)。PDD和PAD组中移植与未移植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TP率比较;P值比较分别为0.,0.;os率比较:p值分别为0.,0.)。
伴髓外侵润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PDD组28例患者中5例伴有髓外浸润,其中1例为PDD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出现胸壁皮肤及肺部肿块等髓外浸润等表现,后接受DT-PACE方案化疗后行APBSCT治疗。剩余4例为初诊时伴有髓外肿块(2例胸壁肿块+1例腹壁肿块+1例椎体内软组织肿块),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瘤。4例患者均均接受PDD方案化疗3~4个疗程,其中3例达VGPR,1例达sCR。PAD组31例患者中2例于初诊时发现伴髓外肿块(1例骶髂部肿块+1例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均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瘤。2例患者接受PAD方案化疗3~4个疗程后达PR。6例患者中3例可获得较全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1例患者在1个疗程后其最大肿瘤面积缩小79%,1例缩小88%,1例缩小94%,以上3例患者于2个疗程后肿块基本消失。
两组患者中TTP时间和OS时间的比较:
PDD和PAD方案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1~43)和20(2~54)个月,两组患者的中位TTP时间和中位OS时间未达到。结果显示PDD方案组患者较PAD方案TTP时间和OS时间均为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和0.)
不良反应:
PDD方案27例患者中有5例(18.5%)因化疗不良反应将硼替佐米减量或中断化疗,而PAD方案组31例中有1例(3.2%)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另有6例(19.4%)因化疗不良反应减量或中断化疗。在a=0.05(双侧)时,两组患者仅白细胞减少(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a=0.1时,白细胞减少(P=0.)和厌食(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围神经病变、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脏毒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MM好发于老年人,自然病程仅6~12个月,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传统化疗获得的完全缓解率低(3%~10%),中位生存期短(3~4年),在新药出现之前,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大剂量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一种主要传统方法,其中蒽环类药物是抗肿瘤中极为重要的一类药物,然而由于其累积相关性心脏毒性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包含蒽环类药物在内的一些化疗方案在MM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治疗周期数。脂质体阿霉素是聚乙二醇化的脂质体,能克服传统蒽环类药物的这些缺陷,Gabizon研究发现脂质阿霉素半衰期长(约45h)可以更容易穿透肿瘤组织血管在肿瘤组织中聚积,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和肿瘤靶向作用。Northfelt等证实脂质体阿霉素能突破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极限,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肌的损害,使患者能更好的耐受。因此,脂质体阿霉素具有超出传统阿霉素的优越性。Rifikin等进行的一项非劣效性Ⅱ期临床试验中,对于新诊断的例活动性MM患者随机给予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或VAD(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现两组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前者的心脏和血液学毒性更低。Dimopoulos等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的研究同样证明此观点。
MM是一种以“缓解-平台期-复发-缓解-平台期-复发”不断循环模式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且其平台期进行性缩短,由于脂质体阿霉素的上述优势,使多数MM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后续的治疗。随着新药时代的到来,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我们的研究中结果显示PDD方案的疗效明显高于PAD方案(83.3%对47.6%),且其化疗相关的白细胞减少较PAD方案低。此项研究显示接受2个疗程化疗后两组患者多可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且将阿霉素改为脂质体阿霉素可以提高初治MM患者的诱导缓解率,且诱导缓解程度会随着治疗的进一步进行有所提高。年NCCN指南将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阿霉素列为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Ⅰ类推荐补救治疗。
综上,PDD方案通过将传统的阿霉素改为脂质体阿霉素,提高了MM患者的治疗疗效,对于伴有髓外浸润的患者疗效更佳,且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
本文作者:马玲、傅琤琤等
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立德立行幸致恒远
白癜风治疗医院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人与宠物,用自己的双手的专业宠物美容师为他们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强。众[详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详细]
人与宠物,用自己的双手的专业宠物美容师为他们建立了友谊的桥梁强。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