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多发性骨髓瘤 >> 疾病病因 >> 正文

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留言精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3 12:01:40

年,南都观察开始了“留言赠书计划”,收集并整理不同文章中真诚、理性的留言。以下为我们最新整理的一批留言,涉及的文章包括养老问题、“躺平学”、低生育率、“黑话”的流行等话题。

此次赠书来自东方出版社的《基层中国》,感谢每一位真诚、理性的留言者,因为每一期的图书数量有限,并非每一条被摘选出的留言都有机会获得图书。具体名单请见文末。

此山云深处:

养老院的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养老观念变化、加大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本投入,尽快缓解。处于老龄化社会,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冰籽菜雪:

除了最主要的支付能力之外,还有老人对于养老院的看法。以前问过家里的老人,要不要去养老院找人照顾她,对于这种有人照顾的事情,没想到家里老人果断拒绝了。因为在老人眼中去养老院=被家人抛弃。不敢说家里就一个人有这种想法,因为家里老人跟小区里老人相处十分融洽,他们吐槽最多的是某某家里想把某某送去养老院的事儿。相比于去好的养老院有专业护工照顾,我想家庭护工可能更为需要吧。

游魂:

老了以后该何去何从?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接触过不同档次的养老院,看到里面的老人,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去过的相对低端一些的,是偏远县城福利性质的,里面住的大多是来自周边的孤寡或失能老人,里面工作人员极少,勉强能维持老人们的基本生活。

外婆最后几年因为盆骨骨裂一直卧床,有一段时间舅舅他们因为工作等原因照顾不到,又找不到保姆,便送她去住了市里一家相对不错的养老院。我去看过她,相对于家里,只能说那里可以维持有人陪着她,其他照护则不如家里。

前几年有在一家相对高端的养老护理院做过活动,那里硬件设施很棒,当然费用也高,一般人很难有条件住进去,后来听说因为营收不行,很多工作人员离职了,有和去那里的志愿者聊过,他们说老人们特别希望志愿者能多陪陪他们。

先不提质量如何,以上起码都是靠谱的养老院,不靠谱的可以参考之前爆雷的那批。人都会老,但老了以后若家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陪伴照护,该何去何从?估计不少老人会羡慕那些心梗患者吧,因为心梗患者不少睡着睡着人就凉了。

Lucius:

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种文章,或这个社会现象都是那些学识渊博的专业人士,或至少具有一定洞察和剖析说理能力的知识分子,从社会现象上所洞察和概括与总结,以及凝练出来的。

当然了,学者的用意很可能是用来提醒,甚至是警醒某些人群。然而,即使作者说得再通俗也好,缺乏学识的人群也依然难以消化。到最后,造成了这类文章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要么文章处于没人看得懂的真空状态,要么仅限于具有学识的人之间流通。

华钧:

内卷过盛,容易折戟断枝;躺平过度,则易迷失人生,一事无成。

CatherineZhang:

工业化社会把人变成了工作的机器,工作或职业成为了人的认同感的一部分,人们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目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躺平会不会是一种逃离被工作奴役的方法?当然,如何使用在躺平之后的自由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若鱼:

精英的躺平,意味着对现有分配体制和社会构建的背离。该反思一下的不是个体。比如说高额的房价,最大的利益收割者是谁?躺平不是极限……

此山云深处:

无论是三和大神蹲族,还是躺平学三抛世代等等,都是群体对社会内卷的一种反应,是否具有警示信号与反叛矫正作用,要看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们怎样反思和应对,社会系统就在如此的各种反馈和震荡中重构秩序。

TOMJERRY:

个人寿命的延长也是一种因素吧。

如果以后人类可以把自己改装成机器人,那就更不需要通过大多数人通过来维持社会的活力了。

我们都可以同时是智慧的老人,以及敢闯的年轻人。

此山云深处:

检视过往人口理论和政策,引人深思。一方面,人类低估了自身的无知,高估了理性与科学的能力边界,人口理论和人口科学规划计划强制政策等,历史事实已证明,大多是错误的甚至荒谬的。

另一方面,需要思考规划人口目标又是为了什么目标?无论是限制还是鼓励或逼迫生育,都忽略和牺牲了人的天然正当权利。难道一国的人口目标(直接的人口数量结构,及间接的经济要素战争潜力等目标),比之国民生育自主的权利,就更为重要吗?或许尊重国民的婚姻生育自主权利,就是最好的人口理论和政策。

向帅:

经济社会发展后,个人主义思潮应该是低生育率的核心因素。但未来确实又是开放的,当前,个人主义思潮也面临着反思,家庭的意义也在重塑。包容性生育值得期待。

呲牙的丑狗:

其实整个东亚的低生育率都是因为实现后代阶层上升的成本太高渠道单一,但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自己以及后代阶层上升的欲望又太重了。所以一方面要把上升方式多元化,一方面要提倡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及生活快乐来自自己的享受和兴趣,而非世俗的成功),一方面要降低各阶层各区域教育质量的差距和基层教育成本。

游魂:结合前面几篇,似乎一些人的生存现状被描绘出来了:打工人积极奋斗,小部分爬上管理层;管理层岗位不可能比打工人多,为升职加薪,打工人开始内卷;管理层部分人有“知识”没“常识”,进一步影响打工人;爬不上去的,或者躺平,或者工作生活混一起继续拼,拼到没精力生孩子,没精力照护老人;自己老了怎么办暂时顾不上不考虑,现在能赚点钱,在照顾不到的时候起码还能送自己父母住进养老院……

壹色:

正在做学校关于研究的稿子,这种从空间角度解读公私领域难以分开的文化心理很有意思!关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忙总是争论不休,究竟是经济社会结构还是文化心理结构或者兼而有之,我会继续探索答案:)

闫迎春(晏阳春)+爱故乡:

其实,打破很多的行业壁垒,破除许多的知识障碍,正是现代文明需要完成的平民教育。教育不是高高在上,文化不是深不可测,艺术不是束之高阁,让这些基础都回归到人民中间。只有真正的到达学术研究、艺术突破的阶段才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忽有狂徒夜磨刀:

不得不说,当我们使用“行业黑话”的时候,在一种宏大叙事的背景下进行论述,常常会忽视我们的日常实践,当我们借助某些“黑话”以懵懂的姿态踏入一个圈子(领域)的时候,大部分可能都是为其话语权的魅力,正如文中所说,门槛的降低意味着资本的可获得性的增强——进而获得一个圈子的“认可”,这种无形的资源,对内可以打哈哈,对外则可成为提升惯习品味的文化资本,也正是行业黑话普及的重要原因。

沈鑫怡?:

专业术语和行业黑话还是要解释清楚,区分概念的。或者说,什么时候专业术语会变成行业黑话?文章没有说明。

像文章开头说的,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牛肉""马肉""拥抱本土数字化"等和后文提到的中性词"内卷"是不同的。真正用好专业术语,理解相应的概念,是一个专业的门槛,在一个专业中使用术语,也是为了用语凝练。专家能够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来解释并应用也是好的。嘉映老师的说法和作者最后提到的解决办法并不全然是矛盾的。

时间老人:

本来是中性词的公知,在某些人嘴里似乎成了批评政府的“恨国党”的代名词,所以每次看见有人把公知当成贬义词破口大骂,都让人感觉很匪夷所思,殊不知,他们天天看的那些歌颂功德的“厉害了我的国”们也都叫公知。

望:

公知这样一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了,无论是左是右都喜欢給对方戴个帽子、贴上标签,以供批判,在“公知”不断作为标签的批判中,“公知”这样一个词被逐渐污名化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是作者近几年观察基层治理变迁的作品结集。作者竭力呈现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作出基于经验立场的解释。近些年,基层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既是顶层设计推动的结果,更是基层社会内在动力的变迁结果,乃至于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概莫能外。

本书内容涵盖了对“三农”问题、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基层秩序、基层减负、干部担当、治理现代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对于关心基层之大变局,想要深度认识中国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赠书获得者有:时间老人、Lucius、游魂。

请赠书获得者于5月5日之前在南都观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by/14933.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多发性骨髓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