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指出,全球每年万人死于癌症。癌症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著称,人们谈癌色变!那么,它的致病元凶都有哪些?又有多少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看一下近年来医学界的一些研究结论。年7月6日《生命时报》一版头条文章《意想不到的致癌因素》,开篇讲到,涉及万人的众多研究发现,切实改善生活方式,30%~50%的癌症可以预防。这是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第三版历时10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生活方式尽管不是致癌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显著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素。癌症罪魁祸首:超重肥胖年11月《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糖尿病和超重成为两大致癌元凶,出现这两种情况的人数在过去40年里激增。”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WHO)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成果表明,“肥胖或超重增加12种癌症的风险,分别是子宫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膜癌、多发性骨髓瘤、食道癌和肾癌”,“腰部脂肪最易诱发癌症,每粗11厘米,患癌风险提高13%”。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表示,“肥胖会阻碍免疫系统抗癌”。癌症罪魁祸首:缺乏运动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久坐不动。“久坐不动增加14种疾病的风险”,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癌症,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结果建议每坐一小时至少起身运动2分钟,对预防癌症都是很有好处的。美国密歇根州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表明“每天看电视超过3.5小时,八种致命疾病会找上你。癌症是其中之一”。年12月26日《生命时报》援引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报告,“运动是最佳防癌处方!涉及万人,历时22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适量运动可以预防13种癌症。”癌症罪魁祸首:致癌食物(个人饮食嗜好)综合多种研究发现,六类食物致癌。可以简单记住以下六个字,这些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腌、熏、炸、烤、剩、霉”,如表7-1所示。癌症罪魁祸首:吸烟和空气污染无论男女,死亡占比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都是肺癌。毫无疑问,与以下两大因素直接相关:第一,吸烟。年1月17日《参考消息》援引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每年香烟消耗量惊人,超过紧随其后的29个吸烟大国的总消耗量。年,中国每位吸烟者平均一天抽22支烟,比年几乎多了50%”。第二,空气污染。近年来,肺癌增速远超过吸烟增速,还有部分归因于“雾霾”这个无声的杀手。年11月28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灰霾取代吸烟成肺癌祸首》,专家称治理需要20年。很多人低估了常年吸人PM2.5的危害,它所携带的大量有害物质不仅伤肺脏,还会穿过肺泡进人血液循环危害全身。其实,室内污染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比如居家做饭,厨房油烟的浓度比室外的重度污染PM2.5值还要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庭主妇不吸烟但却患肺癌的很重要原因。癌症罪魁祸首:心理压力《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压力大成致癌首因。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研究提出,“常年高压工作,易患五种癌:胃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费霍奇金淋巴瘤”。英国《自然》期刊发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成果,“压力大,建起癌细胞扩散高速公路:压力会刺激癌症周围的淋巴管变粗、变多,使癌细胞更自由移动”。癌症罪魁祸首:辐射致癌风险最高的就是电离辐射,也就是核辐射。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核辐射,医院做CT、拍X光片,用的射线就是核辐射。美国X光专家说,用CT检查所带来的致癌风险,不比暴露在核泄漏区小。其实还有一种隐蔽很深的风险,但却更加普遍而不被认识,就是隐藏在居室装修材料中的辐射物,比如大理石经常释放辐射物“氡”(由大理石中的镭元素衰变产生),是诱发肺癌的高危风险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癌症罪魁祸首:病原体感染和炎症比较常见的有:宫颈癌:与HPV病毒感染有关;肝癌:乙肝病毒感染,引发肝硬化,最终易形成癌变;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据有关分析,中国近半数人口携带,所以建议分餐),慢慢引发萎缩性胃炎,严重的形成癌变;鼻咽癌: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结肠癌: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总结以上,现代致癌风险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生活方式类(饮食、运动、吸烟、超重)和环境因素类(污染、压力、辐射、病原体),而这些风险因素的出现或增加,大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收人水平和消费模式等变化有关。有些风险是可以通过个人主动管理加以控制,比如生活方式,但有些想要规避是很难的,比如一些环境因素。现代癌症三大趋势总体来说,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致癌风险,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患者数量迅猛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年的预测);②年轻化、低龄化趋势明显;③40岁后进人高发期。本章小结慢性病的威胁,最形象的比喻是小鸟站在一块自以为安全的礁石上,悠闲惬意,但却不知平静下面暗藏危机。比如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高血压病人,看似健康,实则危险重重。慢性病最可怕的就是“慢”,它有很长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毫无感觉,甚至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中自得其乐,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但是随着病情不断积累,一旦有感觉,基本已经在劫难逃,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再一次认识风险的可怕,主要源于它的无形性,因为无形而无感,因为无感而无备,因为无备,等它真正要夺走健康、财富、幸福的时候,面对这种结局只剩下无奈,因为我们已经无力回天(风险的连环性、不可逆性)。这就是为什么应对风险,一定要遵循“预则立”“居安思危”的原则,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面对这种“慢性病”风险,一定要预先、全面、系统布局,可抵御它的不期而至,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具体来说,就是本书开篇部分我们提到的两大策略:①保住“1”不失:做好家庭健康管理,懂得疾病预防,健康生活,远离大病;②保住“0”还在:拥有足够健康保障,万一得大病,能够保住财富,保证收支平衡,幸福依然如故。本文节选自《富贵“险”中求家庭财富风险管理之健康篇》系列丛书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qoas.com/jbby/14309.html